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熊脸识别”野生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出新招

2019-12-22 08:16


“熊脸识别”野生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出新招

  新华社兰州12月21日电(记者黄泽民、杜哲宇)一只野生大熊猫从树丛里探出脑袋,摇摇摆摆踱步而来,又踱步离开。树丛继续晃动,又一只野生大熊猫“出镜”了!这是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通过“熊脸识别”监控到的一幕。记者近日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了这些珍贵的画面。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中,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今年10月建成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系统初步设立6处野外视频监测点。通过这些监测点,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林区内的真实情况。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甘肃白水江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110只,可要在茫茫林海中“邂逅”野生大熊猫,十分不易。几年前,随着红外相机等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有关野生大熊猫的短视频和图片才大量进入公众视野。但是,护林员需要按季度为红外相机更换干电池和存储卡,为此他们经常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现在,野生动物的监测与保护工作又上新台阶。记者在甘肃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看到,监控大屏幕占满整面墙,6处野外视频监测点的画面清晰可见。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管理办公室主任何礼文说,野生动物进入监控区之后,系统可自动识别、拍摄,并生成文件夹统一存放、管理视频片段。目前,系统识别率最高的就是大熊猫。

  资料显示,系统首次抓拍到野生大熊猫的时间是11月21日17时许。

  “‘熊脸识别’和人脸识别系统很像,但前者更难。”何礼文说,“人脸识别只是抓拍面部特征,动物出现后不可能都是正面,各种体态都会有。”为此,管理局早在2017年就开始与外界合作,借助海量存档照片训练机器识别精确度。

  记者跟随保护区森林巡护员徒步上山,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腰上,记者见到了一处野外视频监测点。人一靠近,摄像头立刻对准。

  “近几年,监测设备抓拍到的熊猫母子画面多了。这说明种群比较稳定。”何礼文说。

(责编:冯粒、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中兴天机 Axon 11 4G 手机悄然发布:联发科 P70+64MP 四摄

中兴天机 Axon 11 4G 手机悄然发布:联发科 P70+64MP 四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