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产学研互促 不是百米冲刺

2019-05-31 16:38


  近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得到全球认同,人工智能技术理论逐步升级。

  据了解,早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过去一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正在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社会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丰富,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落地加速迭代提供了条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表示。

  “两年来,全国已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26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全国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学院,75所高校自主设置了89个人工智能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李修全说,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必须加快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产业。

  李修全认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经从学术界的理论探索阶段,转入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推动的技术创新阶段,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至少得有20年以上,各项基础才能逐步完善。”李修全说。

  “人工智能也不是单一的技术或者赛道,它将融入现有的生产中,在垂直领域加深数字化的影响,影响到所有和数据相关的领域。从技术层面来看,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是AI产业的热门,创业热情高涨,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层出不穷。”李修全说。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属性要大大强于模式创新属性,对创新者的核心技术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不是一个百米冲刺,而是一段长跑,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资本投入。”李修全认为,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推进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理论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另一方面,要以“认知智能”为重点,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沿问题进行理论攻关。此外,人工智能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多关注一些基础性、长期性的问题,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记者 常 理)

(责编:乔雪峰、吕骞)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北京宇航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北京宇航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