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武波:信息化时代培养高素质跨文化通才
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时代大潮背景下,国家需要未来的教育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升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以提高中华民族未来教育的质量。不久前,斑马AI课《基于人工智能的少儿教育发展研究》科研项目入选教育部重点课题。这一点非常契合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即我们的教育必须“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当今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导致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势必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产业,以及未来教育产业的走向,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业界必须加以关注,并及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调整。
未来的世界是东西方文明大融合的世界,特别是东方文明将发挥比以往更大的作用,甚至是主导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尤其需要中华文化发挥主导作用。正如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21世纪将是以东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纪。中国文化以道统、和合及礼教为主要内涵。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例如和合共生,“尚德、利用、厚生、惟和”等等,理应在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实践中得以充分发扬光大,这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需要。
成长期的儿童,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还应得到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启迪。《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即新民),在止于至善。”孩子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和爱国。我们看到该课题研究中积极关注到了对于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这点十分难能可贵,用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话来说,这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一个道理:“无恶无善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句话,就是关注学生们明辨是非能力的养成。
具体来说,通过少儿行为大数据实时分析学习情况,精准定位学习问题,为每个孩子自适应出题、智能调整学习路径,保障学习效果,等等。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就,有助于我们为未来的大同世界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通才,也就是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公民。(作者系外交学院教授)
(责编:赵竹青、吕骞)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