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从“东方红”到“天问” 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

2020-04-25 18:02


从“东方红”到“天问” 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开启太空时代的标志——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Tianwen)”系列名称和“揽星九天”标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则依次编号。

  今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按计划,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中国国家航天局指出,2020年,中国将实施探月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在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时代,中国航天将不畏艰险挫折,继续追天揽月征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如果说“东方红一号”开启了中国太空时代、“嫦娥一号”探月让中国航天站到了深空探测的门槛,“天问一号”访火无疑将成为拉开中国深空时代的序幕。从“东方红”到“天问”,在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航天将由此开启迈向深空的新“长征”。

  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起步,中国航天已为深空新“长征”奠定坚实之基。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说,50年来,中国自主研制出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300余次发射,将5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成功率96%,可靠性、安全性和入轨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已在月球背面工作16个月昼,目前性能稳定,状态良好,月球车创造月面工作最长世界纪录,远在45万公里外的“鹊桥”号中继星状态也非常好,正源源不断把月背科学数据传回地球。他说,不久的将来,嫦娥五号将飞向月球并取样返回,“我们正在迈向航天强国的伟大征途中”,中国航天人将把梦想写在更高远的天空。

  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表示,在火星进场动员大会上,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扬航天精神雄风做两弹一星传人”,下联是“圆中华复兴伟梦担深空探测重任”。他说:“50年了,我们航天人有责任更上一层楼。”

  以火星等行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新“长征”,需要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力奋斗。在今年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的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国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寄语青少年说,期待更多青少年朋友们关注航天事业,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代表作《楚辞》中写下长诗《天问》。两千多年后,他的后人探索浩瀚太空的梦想以“天问”为名。

  从中国航天员问天阁出征、到中国空间站建设积极推进,从人造地球卫星到太阳系行星,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已将目光锁定火星以远的深空。(完)

(责编:冯粒、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索尼 Xperia Ace 2 再曝光:搭载联发科 Helio P35 处理器,4GB 内存

索尼 Xperia Ace 2 再曝光:搭载联发科 Helio P35 处理器,4GB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