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中科院专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 慢性携带不太可能
中科院专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 慢性携带不太可能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4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慢性携带不太可能。
他说,从其同类的两种冠状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的两种冠状病毒,尚未观察到感染者持续带毒,从我国几万名新冠恢复者来看,也未观察到长期带毒的迹象。因此,目前的知识认为,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现阶段也尚未得到证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证据。
关于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常态化流行,施一介绍,有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有,但是发生概率比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高传染性的特点,例如今年人群对流感免疫,但明年流感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毒株,导致再流行。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这么高的变异性,因此常态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传播能力高,已有四种冠状病毒为季节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节性流行,有一定的可能性。
施一表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经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疫情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难说在短期内结束。新冠病毒对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在持续不断深入。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科研攻关,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对病毒的监测,深入揭示病毒本质和流行规律,密切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另一方面,要积极研发疫苗和有效药物,为从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
(责编:冯粒、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