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停滞40年,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启

2020-05-12 20:57


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11日,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冯骅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天文》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该成果显示,清华大学主导的空间天文项目“极光计划”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在卫星上经过近1年的观测,探测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并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说明在此过程中脉冲星磁场发生了变化。

1975年,美国科学家完成第一次软X射线偏振精确测量。然而,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其探测效率和灵敏度低下,世界范围内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在这次实验之后便陷入了停滞。

2009年,冯骅带领团队开始对软X射线偏振探测技术进行探索和改进,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历经多年技术积累,于2017年在实验室里研制出了高灵敏度低系统误差的软X射线偏振探测器。

这种新型软X射线偏振探测器,外形像一个火柴盒,传感器面积大概相当于一枚硬币。“X射线通过铍窗进入探测器,与探测气体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通过测量光电子穿过气体留下的二维径迹,就能推断出入射X射线的偏振信息。”冯骅说。

2018年10月29日,探测器随卫星发射升空。2019年7月23日,蟹状星云脉冲星发生了一次自转突变,其偏振信号的变化被“极光计划”探测器捕捉。(金凤 通讯员李婧)

(责编:赵竹青、吕骞)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三星 Galaxy F62 现身跑分库:Exynos 9825+6GB 内存

三星 Galaxy F62 现身跑分库:Exynos 9825+6GB 内存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