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述评:中国科技创新增进世界福祉

2020-05-29 13:48


述评:中国科技创新增进世界福祉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述评:中国科技创新增进世界福祉

  新华社记者罗国芳

  迅速确定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出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科技成为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已有1项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和4项灭活新冠疫苗项目相继获得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将在今年7月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全球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10支疫苗中,中国占了一半。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界及时与全球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与各国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基础研究等科技攻关合作交流,同舟共济、合作共享的理念贯穿始终。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中方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这是出于对人类生命本身的尊重做出的决定。

  从帮助意大利提高诊断速度的“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到援助阿根廷的热成像体温检测系统,从发往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新冠病毒测试盒,到专家组现场和视频交流培训……中国的科技产品、科研人员、治疗方案、防控经验,现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抗疫一线。

  助力全球抗疫,仅仅是中国科技成果增进全球福祉的一个断面。过去一年,中国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5G移动通信、新能源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世界前列,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科技的综合实力。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

  中国援助多国的水稻杂交、大棚蔬菜种植、菌草种植等技术,不仅解决了当地许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增加了当地人民收入,更通过技术转让、人才培训等方式把生态农业理念与技术留在了当地,真正实现“授人以渔”,促进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在全世界每年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治疗疟疾患者数亿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多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

  中国还积极向世界分享中国的北斗卫星发展成果。目前,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可全天候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已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从参与获得第一张黑洞照片,到向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开放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机会,中国科技的合作和开放精神始终如一。

  今年两会,中国释放更多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劲信号。比如,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预期,随着改革措施不断结出硕果,中国科技创新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为其他国家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责编:冯粒、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美司法部反垄断业务主管:科技巨头这些行为可能引发反垄断调查

美司法部反垄断业务主管:科技巨头这些行为可能引发反垄断调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