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国际减灾科学联盟成立 致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赵竹青)记者从12日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上获悉,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国际减灾科学联盟(以下简称“减灾联盟”)正式成立。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大,灾害类型多样(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旱灾害和海洋灾害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且沿线大部分国家经济欠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弱,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该联盟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综合减灾为核心,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减灾机制、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致力于建设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集“技术交流、合作研究、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国际科技联盟,促进防灾减灾技术创新、数据共享和技术转移“走出去”,推动国际先进减灾理论和技术“引进来”,提升沿线国家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该联盟已吸引了来自中国、意大利、比利时、尼泊尔、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近30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国际水土保持学会、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国际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分中心等组织的共同参与,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促进民心相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未来十年,联盟将依托“国际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未来地球计划”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平台,落实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计划,依托减灾联盟建立多国联动的综合减灾新机制和数据共享新平台,构建国际减灾专家库等。
(责编:白宇)
下一篇: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