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90后”袁隆平仍在“冲刺”:瞄准更高产和耐盐碱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赵竹青)9月29日下午,刚刚获授“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出现在中国工程院举行“学习袁隆平、黄旭华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上。在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袁隆平昨天上午来北京参加会议之前,还到田里去看了他的杂交稻。袁隆平说,晚上睡觉时候都在想“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领奖后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要到田里去。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
谈到获授“共和国勋章”的感受,90岁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很激动,但是也感到是个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正在冲刺亩产1200公斤 许下百岁新目标
颁授仪式上,人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向袁隆平院士颁授勋章时,与袁隆平院士亲切交谈。他们说了些什么?袁隆平笑着回答:“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
“我现在主要有两个任务。”袁隆平说,一个是杂交稻的高产、更高产、超高产。
“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立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我们都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
他说,希望今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月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非常好。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我现在是‘90后’,我希望在我百岁之前,实现每公顷20吨的目标。”袁隆平说。
挑战耐盐碱“杂交海水稻”
袁隆平提到的第二个任务是海水稻的研究,也就是耐盐碱地的水稻。他说,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有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如果在十年之内发展到一亿亩,每亩按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可以产300亿公斤的粮食,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海水稻世界都在研究,包括日本、美国、印度,进展不大。我为什么担当这个任务呢?因为我们有杂种优势,包括海水稻。”袁隆平透露,目前研究进展顺利,“第一批亩产量有620公斤,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责编:赵竹青、乔雪峰)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