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老年人不发烧,不一定就没事

2019-10-30 14:58


老年人不发烧,不一定就没事

2019年10月30日07: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俗话说,老年人难过冬。这不,气温刚降下来几天,70多岁的曾阿姨就觉得最近有些咳嗽,吃了点消炎药和感冒药,每天除了出来吃个饭,就基本是躺在床上,也没有精神。

  家人为了慎重起见,为曾阿姨挂了个号,送到医院做检查。一检查才发现,曾阿姨的肺炎已经很重了。肺部感染这么厉害,怎么一点都没发烧呢?

  发烧就像是人体健康的“报警器”,人体一旦发生感染,体温都可能会烧到38℃以上。临床上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感染会发烧,但有20%~30%的老年人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所以,对这些不发烧的老年人感染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一般来说,引起老年人发烧的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感染,这一类感染最为常见,如支气管炎、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消化系统感染,如胆囊炎等。

  引发炎症的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作为致热刺激,可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同时炎症也能刺激体内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炎症的坏死组织在被机体吸收时,还可以产生吸收热;有的炎症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发中枢性发热。

  为什么会有一小部分老年人感染炎症却不发烧呢?这与老年人本身基础代谢率低、产生热量少有关系。以生活中最常见的老年人的肺炎为例,一些老年人症状表现不典型,起病隐匿,甚至没有典型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早期老年人更多的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头晕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心率增快、意识模糊等,容易与其他慢性疾病混淆,量体温可以表现为发低烧。

  另外,一些老年人反应能力降低,对外来刺激敏感性也降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大都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反应不激烈。而且,老年人大脑中枢神经调节能力减弱,反应减慢。

  那么,老年人的体温应如何测量?老年人对低热反应不敏感,家里如果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测量口腔体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平均口腔温度为36.7℃左右,发热一般指口腔温度高于37.5℃。平常有习惯早上醒来测量基础体温的老年人,只要发现现在体温比基础体温升高1.3℃,即表明有发热。若体温超过38℃,应及时就医治疗。

  少部分老年人患感染炎症性疾病不发烧或发烧不明显,则容易漏诊而延误治疗,致使老年人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和死亡率均增高。而这些老年人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对于体温不高的老年人,从精神状态和食欲等反应综合考虑,较平常明显不同的,家人也要予以重视,尽早就医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副教授李春辉)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发烧吃点消炎药?当心有害无益

宝宝发烧 千万别捂

新认识!即使发烧38.5℃ 也可等等再吃退烧药

孩子发烧,捂捂汗就退?专家:出汗是退热的结果不是原因

老年人食欲低下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来增强食欲?

宝宝发烧该敷冷毛巾还是热毛巾?这些常识家长必须知道

宝宝发不发烧不能靠手摸!这么量体温最准确

宝宝发烧时存在这4个误区 居家处理做好八件事


精彩图集

为何人到中年容易发福

防近视应该这样做

住海边,心理更健康

引导娃喝水 家长要以身作则

单腿闭眼站 越久越长寿

老打鼾,练练吹气球

助长益智 你家娃运动对吗?

咖啡豆壳减轻与胖相关炎症

保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土榨花生油“纯天然无公害”?未必!

土榨花生油“纯天然无公害”?未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