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三焦,气血津液的运行通道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博士 李金辉 □主任 李方玲
大家常说“五脏六腑”,为什么有五个脏,却有六个腑呢?因为除了与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还有一个与“心包”相对应的“三焦”,共六脏六腑,组成了完整的脏腑经络体系。心包为心之外卫,三焦是脏腑的外腑,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全身最大的腑——三焦。
三焦是躯干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肺、心包、心;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器官;脐以下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器官。
中医认为,三焦是一个气血津液运行通道,具有通行元气、运化水谷、运行水液的作用。人体诸多病变,大都因三焦功能失调所致。调理三焦,从温病学角度,正如《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从脏腑辨证的角度,三焦调理当以清上焦、通中焦、补下焦为主。
清上焦。上焦病变,多病在肺、心、头面,多为实证、热证。常为外感病及头面部疾病,如感冒、咳嗽、咽炎等病症。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渴、口干、咽红肿痛、心胸烦热等“上火”表现。故上焦病的治疗以“清”为主,即清除上焦邪气,清火泻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清上焦火,常选用一些“花”类的中草药,如菊花、野菊花、金银花等。也可选用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物。
通中焦。中焦病变,病在脾胃肝胆。中焦起着沟通上焦和下焦的作用,中焦不通,常见胃胀、胃痛、呕吐、腹胀、便秘等病症,多为脾胃运化失调,肝胆疏泄失职所致,故中焦的调理当以“通”为主。一方面,要注意调畅情志,不要整天闷闷不乐。另一方面,避免暴饮暴食,脾胃运化功能“游刃有余”,中焦才能通畅。经常胃痛腹胀、便秘的人群,可尝试做做“擦胁”运动:双手沿上胸外上部向下擦搓至肚脐,餐后做15~30次。必要时可辨证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丸等。
补下焦。下焦病变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补下焦,重在补肝肾。建议平时适量运动、不妄劳作,饮食上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等。如症状明显,可在中医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滋补肝肾的中成药。▲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