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素养

2020-03-20 15:37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的科学”,以科技攻关提升防控水平和治疗能力,也应提倡和鼓励“公众的科学”,以科学防护守卫自身安全,以科学素养培育健康文明习惯

面对突发的疫情,迅速拉起防线十分必要,拉起合格防线却并不容易。这其中,要避免形式主义设防和过度防护。形式主义防控,不仅摆花架子徒劳无功,而且由于缺乏对疫情的科学认知、正确应对,会给防控体系埋下隐患。要知道,在疫情防控中,一个人、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就可能使所有人、所有环节的努力功亏一篑。

过度防护同样不可取。从社会大局看,过度防护会导致本就紧缺的医疗物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甚至造成浪费。确保医疗防护资源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是保护医护人员、确保战胜疫情的重要前提。为此,有必要提倡公众合理使用防护物资,确保防控一线的需要。相关部门及专家也多次强调,在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佩戴普通医用外科口罩,既可达到隔离病毒的作用,还可以获得更好的透气效果。

避免形式主义设防和过度防护,需要践行科学防护,采取各种措施弥补社会公众科学知识的匮乏、科学素养的缺失。需要看到,公众对疫病一知半解,是造成恐慌情绪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上,一些关于疫情防控的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甚至还有人散布一些“民间偏方”,都和科学素养的缺失有关。这也提示我们:疫情防控,科普应该发力。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的科学”,以科技攻关提升防控水平和治疗能力,也应提倡和鼓励“公众的科学”,以科学防护守卫自身安全,以科学素养培育健康文明习惯。科学防护强调实事求是,包括公众了解疫情的科学知识,有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以科学态度看待疫情,用科学方法做好防护。从最基本的正确戴口罩、正确洗手,到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都是最基本的防疫科学素养。

只有坚信科学、运用科学方法,才能战胜病毒。有些专业知识,比如抗病毒药物的“双盲实验”以及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差异,公众理解起来可能比较费力,这就需要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创新方式方法,让科学宣传更接地气、更易理解。科技工作者、公共卫生专家有义务站出来当好科普宣讲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相关部门实事求是披露疫情,科学家准确客观发布研究观点和科研成果,对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同样至关重要。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公众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科学有序的防控,有助于筑牢抗击疫情的堤坝,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普及科学知识,实施生命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我们才能更加从容、更加主动。

(作者为本报海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0日 05 版)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需要鼓励创新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需要鼓励创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