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警惕最常见的青壮年致残性疾病

2019-06-06 01:53


我国约有3万名多发性硬化病患者警惕最常见的青壮年致残性疾病

2019年06月03日13:3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王君平)21岁的小美是一名优秀的青年舞蹈演员,排练时屡屡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一次又一次的发病均未引起她的重视,她只当是疲劳过度而错过就医的黄金期,最终因截瘫而泪别心爱的舞台。其实,小美患的“多发性硬化”疾病,95%患者在患病前从未听说过此疾病。

在第11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前夕,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多发性硬化诊治团队开展多学科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了解这一罕见病,提升临床诊治意识与能力,让疾病“隐形”,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严重、终身、进行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瘫痪、失明等严重残疾,而及时诊断、尽早用药可以有效延缓残疾的发生。我国预计约有3万名多发性硬化患者,发病率大约在1.5-3.2/10万人,在我国属于罕见病。2018年5月,多发性硬化已被纳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我国多发性硬化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20岁—40岁的青壮年,女性两倍于男性。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由于疾病罕见、知晓率低,对临床医生的有效诊治提出挑战,约半数患者无法被立即确诊,导致病情延误。该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青壮年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极大影响了中青年群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加重心理、经济和社会负担。

多发性硬化早期的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出现手足的麻木、轻度无力或视物成双,而重者亦可迅速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全盲。”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徐雁介绍,症状较轻者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劳累、紧张所致,而错过就医的时间。更具迷惑性的是,部分患者的早期症状即使未经治疗,往往在1-2月也可以自行缓解,这往往是导致患者诊断延误、治疗推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任何新出现的肢体麻木、无力、视力下降、视物成双、大小便障碍等诸多神经系统症状,建议及时寻求神经内科医师的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徐雁强调。

协和专家提示,作为罕见病诊治牵头单位,该院发表了多发性硬化病诊疗路径及相关释义文章来规范疾病诊治。随着疾病认知度与药物可及性的提升,患者将得到更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责编:李轶群、杨迪)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人每天需要四个拥抱 心理滋养是最好的养生   拥抱是人类在子宫内的第一感觉,即使1.5厘米的胚胎都能感受到。然而伴随着成长,我们却在逐渐丧失这项“本能”。尤其是步入社会后,快节奏、压力大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推越远。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爱人之间,似乎也无暇拥抱,遗忘了我们最初的温暖记忆。你有多久没跟家人、孩子、爱人拥抱过了?【详细】

人到中年七个退化 坚持五种训练益寿延年!   人到中年,身体机能也会发生退化,各种慢病也会接踵而来,怎么办?【详细】

夏季养生重养心,常按6穴位除烦消积   五月夏季开始,阳光越来越旺,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于内,夏季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暑邪侵袭,让自己舒适地度过这个夏天呢?【详细】


相关新闻

容易被忽视!九成房颤没症状

助益3万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罕见病援助项目在我国启动

关于ITP疾病认知月

致残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残疾?

免疫异常引起的“多发性硬化”

不同年龄段人群缺钙的症状有哪些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专家提醒:诊断不能扩大化

世卫将“游戏障碍”列为新疾病 哪些症状可被确诊


精彩图集

初夏要严防心脑血管病!

生命在于运动

心肺耐力强,女性心脏好

太阳镜最好两年一换

闭目养神 养生妙方!

饭后散步有助养生

服药,别忘这几个原则

年轻时心情差,老了爱忘事

抗癌生活做好五件事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无偿献血拟纳入征信值得商榷

无偿献血拟纳入征信值得商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