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贴秋膘”,这些花样“啃秋”岂能辜负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进入秋季,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传统习俗。孔子曰:“不时,不食。”每逢时令节气,人们总是忘不了每个时节该张罗什么吃食。
据说清朝民间有一项“时髦”风俗:在立秋这天用悬秤来称体重,然后将此时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胖瘦。若体重减轻就叫“苦夏”,然后就得“补”。清代《京都风俗志》中写道:“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除了“贴秋膘”,立秋还有“咬秋”习俗。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俗话说:“秋季补的好,冬天病不找”。贴秋膘在北方尤其盛行,“以肉贴膘”增加营养,做好准备迎接秋凉和冬寒。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可谓都是实打实的“硬菜”。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如涮羊肉、红烧肉、炖鸡鸭、红烧鱼等鱼肉海鲜早已是家常便饭。除了“大鱼大肉”,中医认为,秋季还应多吃滋阴润肺食物,如梨、蜂蜜、银耳、莲藕、萝卜、百合、山药等。在“贴秋膘”的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或消化不良,健康度秋。
“秋风起,蟹脚痒。”秋天来了,由北到南汇聚的“贴秋膘”美食疯狂上市,你准备好了吗?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