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划清保健食品与“神药”界限
划清保健食品与“神药”界限
佘 颖
2019年08月22日09: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如今,养生保健正成为一种潮流。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将具有某些保健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的食品作为保健食品,按照特殊食品管理方式加以严格管理。
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更没有神效。但是,在部分违法企业的操作下,保健食品简直成了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商家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更有甚者为了增强产品功效,非法添加药物,坑害消费者。
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是根据产品包装来选择购买的。可以说,产品包装是消费者直接获取产品信息的途径,标注的内容是否真实、清晰、完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
现行的保健食品标签管理,虽然要求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标签上仅仅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而且声明标注的位置和大小也没有具体规定,企业往往将其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字体也很小,让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营销行为有了可乘之机。消费者反映,声明信息不直观、标注位置不醒目、警示作用不强,很难引起注意,容易被“忽悠”、被欺骗。
针对这一现象,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包装上必须印上“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用语,而且要印在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上,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体字印刷。这就能保证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可以说,这是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把保健食品与“神药”做了显著区分。让保健食品标签印上警示语,有利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体现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有利于约束商家营销行为,诚信不欺、生财有道;还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让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深入人心,消费者选择更加理性。
此外,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保健功能目录规定了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范围,原料目录界定了注册与备案通道,不仅审核安全性,还要明确原料的用量和对应的功效,并重点审核其科学依据。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落实到位,配合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市场上那些自封的各种神药将失去生存空间,消费者也能放心地购买保健食品,不再上当受骗。
(责编:李轶群、杨迪)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想长寿腿不老 多读书揉耳朵、3动作做一做 一项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这种“深度阅读”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此外,书籍还能增强“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这与延长寿命也有关系。【详细】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三伏”时机别错过 夏季是养生的好时节。近年来,人们“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逐渐提高,中医养生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夏天,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详细】
相关新闻
市场监管总局:保健食品要醒目标注不是药物
敦促美国会议员与极端暴力分子划清界限
英驻美大使达罗克宣布辞职 约翰逊否认与其划清界限
中小学教材要与商业行为划清界限
保健食品标签将设特别提醒区
保健食品出新规标签须明示"不治病" 新规明年1月1日生效
保健食品加警示语不妨一试
陕西:深刻认识赵正永两面性欺骗性 坚决划清界限
精彩图集
上一篇:抗生素不吃足疗程 易留下慢性炎症
下一篇:开空调睡觉,肚子上要盖薄被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