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用大数据赋能盐碱地治理

2019-09-07 07:49


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

案由:我国是盐碱地大国,面积总量位居世界第三。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盐碱地治理目前还存在差距,如目前尚无盐碱地治理的国家标准;中、重度盐碱地治理的防返碱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多数盐碱地治理单项手段多,综合治理手段少,治理追求短效多,实施长效机制少,等等。

建议: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来赋能盐碱地治理,通过人工智能与盐碱地治理相结合,优化盐碱地治理方法,提高盐碱地治理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组织有关盐碱地治理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共同研发升级版的盐碱地治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建立盐碱地治理数据库和平台,收集土壤的基本物质的资源数据,形成全国盐碱地治理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优化盐碱地治理方案,达到一地一案,因地制宜。通过大数据、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对盐碱地治理实施动态管理,立体多维管理,长效管理。

抓紧制定盐碱地治理的国家标准。对自然环境恶劣的重度盐碱地块,经专家评估治理投入大,经济效益差,可以转换为建立无土栽培的生态产业基地,创新新业态下的农业新产品。

对已经治理的盐碱地要实施“智能化养地”,防止返碱。要改变农民对耕地“重用轻养”习惯,通过对土壤、大气、水分、养分、品种特性等智能化分析和管理,实施“换茬”“间种”“套种”“间干间湿”等方法,合理施肥,适时浇水,保持耕地的生态健康,保障盐碱地治理的长期效应。

注重人工智能与盐碱地治理综合人才队伍的培养。应加大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培养盐碱地治理专业中高端人才。鼓励科技人员研发高端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提高盐碱地治理的自动化水平。提倡跨界思维,联合开发,使盐碱地治理不断创新发展。

(文  禹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5日 17 版)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缓解秋燥,你可能需要一颗柚子

缓解秋燥,你可能需要一颗柚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