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老年人为啥爱上“大学”(民生观)

2019-10-11 07:21


  一群“老同学”聚在一起,相互陪伴,以学会友,心灵也就有了寄托之所

  

  最近,在老家的岳母爱上了国画,恰巧离家不远有所老年大学,于是喜滋滋地报了名。几节课下来,水草游鱼,红莲翠竹,已经画得有模有样。除了培养出新爱好,还热络了一群新伙伴。岳母说,这个学上得值。

  跟岳母一样,想跨进“大学”校门的老年人可真不少。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报名依旧火爆。拿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所公办老年大学来说,学生人数达到4000多人,开设的班级增加到了100多个,让人深切感受到老人高涨的“求知欲”。

  为啥这么多老人争先恐后地要上老年大学呢?

  想求新知。现如今物质生活日渐充盈,老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都激励着不少老人走进课堂,学绘画、声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给自个儿晚年的生活充充电、加加油。

  想圆旧梦。年轻时或忙于工作岗位,或操心一家吃喝,一些人丢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心中难免遗憾。退休了,卸下事业跟家庭的重担,又拾起过去的念想,在老年大学的课堂里圆一圆当画家、摄影家的梦。

  想找寄托。过去忙惯了,一下子闲下来,许多老人失去了社交圈子,再加上与子女分居两地,难免生活单调,心中失落。上了老年大学,一群有着相同爱好、共同语言的“老同学”在一起,相互陪伴,以学会友,重新建起朋友圈,心灵也就有了寄托之所。

  如此看来,老年大学确能满足不少人的养老需求。老人争着要上学,要正视这种愿望,应该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再教育的机会,多替他们上上心。

  在教育资源的供给上多出招。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尝试向有组织的老年团体开放活动场所、图书馆等,把老人请进校园;社区教育也不妨与老年教育相结合,打通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

  政府举办之外,要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倾斜、控制成本、盘活资源,帮助民办老年培训机构站稳脚跟。缺教师,可以请专业人士兼职或是请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上阵;缺场地,可以利用文化场馆、机关单位的空闲区域。这些都很值得探索。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10日 14 版)

(责编:牛镛、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贵州一教师为残疾学生建“一人学校”

贵州一教师为残疾学生建“一人学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