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全国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成
全国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成
广州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又迎来新节点。11月30日,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正式建成投产,这是全国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厨余垃圾1000吨。
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位于广州白云区太和镇永兴村李坑垃圾填埋场北侧,实际用地面积54亩。广州侨绿固废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据介绍,与填埋和焚烧不同,项目采用“大件分选+热水解+压榨制浆+厌氧消化+废水处理+沼气发电”的主体工艺路线。即厨余垃圾首先通过大件分选和热水解,然后通过压榨制浆技术分离出高浓度有机浆和固体,固体运至厂外焚烧厂处理,高浓度有机浆先通过厌氧发酵处理,发酵生成的沼气净化后进行发电,剩余的沼液通过“MBR+NF+RO”工艺进行处理,沼渣和污泥通过离心脱水、热水解和板框过滤后外运焚烧。
这意味着,广州市民分出的厨余垃圾,可以在这里变废为宝。今年7月,位于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投产,一期日处理规模达2040吨,处理项目包括粪便、餐饮垃圾、死禽畜等。随着两座生物质处理项目相继投产运行,广州生化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另外,黄埔大田山项目每天处理200吨餐饮垃圾,加上广州原有的部分社区和餐饮企业及食堂自设的小型餐饮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广州的生化垃圾处理能力还会更大。
今年8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陶镇广介绍,预计到2022年,广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天,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随着李坑综合处理厂建成投产,广州离生活垃圾零填埋又进了一步。
李坑综合处理厂建成投产,是广州市垃圾分类和新一轮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值得庆贺的大事,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重要实践。广州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与分类处理需求基本匹配,基本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记者 冯艳丹 通讯员 成广聚)
(责编:赖晨璐(实习生)、申亚欣)
上一篇:千人市集无公厕 群众利益遭漠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