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周口:养好土 育好粮
有好土地才有好粮食。吃饱的中国人现在也要吃好,这是最重要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前的河南省周口市,小麦普遍只有亩产一二百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和化肥的使用带来了粮食产量成倍增长,是周口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关键,但这并非只是有利无害。
三十多年前的党永富还是周口的一名农技员。他早早地发现使用化肥会带来土地酸化板结。而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方式,使得农民有更多动力使用更多的化肥以在承包期内求得最大产量。但化肥用得越多,土地板结越严重,增产越困难;增产越困难,农民则倾向于用更多化肥来“催产”。果不其然,十几年后,这种“负反馈”导致土地亩产达到瓶颈,化肥用量增多,而亩产则不再增加。
当时,当地发现并行动起来的只有党永富一人。经过几十年辛苦钻研,2009年,他的土地治理方案成熟定型,被总结为“一减一增一提一治”,即减少化肥使用,增加粮食产量,提高食材品质,防止环境污染。如何有这种好事?其核心是对生物制剂“聚谷氨酸”的使用,而成本只要每亩地30元,用余下的化肥成本费用就能覆盖生物制剂的成本。
“四个一”到底行不行?2012年至2013年,全国农机推广中心专家在全国1000多万亩耕地上实际测试。2015年6月,原农业部等部门组织专家验收。2016年9月,原农业部联合8省土肥专家实地测量产出,“减肥增产提质”效果明显。去年9月,河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在周口实地测产,发现化肥减量20%,玉米则增产12.5%。
看到效果这样明显,张庄村村支书张建伟也用上了新技术。他每亩地底肥只用80斤,苗肥只用10斤,减肥大约30%,而产量还有所提高。他说:“眼瞅着长出了效果,往后可得用起来。”
党永富说:“我想做的不是推广一项技术,而是要解决从吃饱到吃好的问题。”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说:“耕地是周口的命根子,必须靠农民惜地懂地,养出好土育好粮。”
(责编:杨光宇、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