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严冬探访春运铁路“护桥人”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长白乌铁路长春到松原区段共有大小桥梁33座,涵洞155处,中国铁路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工务段桥隧车间主要负责这些桥梁和涵洞的日常养护维修工作。
1月16日,长春桥隧车间8名职工冒着寒风来到全长3682米的王府特大桥下,准备对桥梁及声屏障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作业开始前,他们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点名、清点工具等工作,随着嘹亮整齐的“天窗命令已下,可以上道作业。”
职工们拿起工具趟着没膝深的积雪走到桥墩,登上近45度倾斜的梯蹬向桥面攀登。前面两个职工将被雪淹没的梯蹬清理出来,其他职工抬着、扛着工具走到桥上。
“这么高的桥,寒风一溜,穿多少都没用,一会儿就透了。我们买鞋都买大两号的,走路一晃荡,脚指头能动动,不至于冻脚,还能多穿两双袜子,冻脚尖的感觉,太难受!抓心挠肝的。”
“别看我们工作就是检查维修小小的螺栓,但它们对于整座桥梁、整条线路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和千里江堤、溃于蚁穴是一个道理。”2020年就要退休的老桥梁工张秋边拧着桥上松动的螺栓边说。
青年职工冯春明正在进行技术难度较高的电焊焊接,点焊、划擦、直击……不一会功夫,一个桥梁护栏就被他修理如新,俨然一个老桥梁工的“手法”。
“冬天作业难度比较大,好比发电机启动,就要拽上五分钟才能把机器发动,发动以后还得预热上几分钟才能干活。以前我恐高,到桥面后不敢往下看,现在让我坐缆车我都丝毫不惧了,这也算是桥梁维修工作中练就的一项独特技能吧!”冯春明看了一眼桥底的情况后,迅速将破损的桥梁护栏焊接修复。
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下,职工们冒着桥面呼啸的北风,连续工作两个多小时。
“天窗”结束后,职工的帽子、脖套上都是冰碴。还要拖着重重的发动机走下斜坡,到达地面后,才算安全有效的完成了天窗任务,才能重重的喘上一口气。
“冬季作业时趟着雪走是经常事。我负责现场人员的安全防护,往作业现场得走在最前面,没人趟的雪,我得先趟出一条雪路。一次作业结束,就是一身汗。”防护员罗志刚摘下还冒着热气的帽子,感慨地说。
“呜呜呜……”随着一声汽笛场面,一列绿巨人动车组风驰电掣地驰骋从职工们刚刚整修完毕的王府大桥上安全通过,职工们望着远去的列车,脸上露出的欣慰的笑容。(孟植良 关贺贺 李季春)
分享到:
(责编:赖晨璐(实习生)、申亚欣)下一篇:在科技馆“飞”起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