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养殖牦牛有奔头(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2020-01-30 18:35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海拔4500多米,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早晨7点多,牧民扎西达结就赶着牦牛出门了。

  放在4年前,他不敢想象,自己竟能养近百头牦牛。

  2016年,乡干部来到这个无畜户家里推荐新政策。“政府可以借给你10头牛,挣了钱再慢慢还。”

  “养牦牛,咋挣钱?亏了咋办?”

  “多养母牛,可以靠牦牛奶挣钱。” “镇上要开展牦牛乳制品加工,牦牛奶不愁销。”

  扎西达结动了心,有政策支持,政府还给解决销路,咬咬牙先养10头试试。几年下来,扎西达结尝到了甜头:牦牛奶有人上门收;镇上组织培训,提供最新的养殖技术;想扩大生产,有小额贷款……如今,依托镇上的噶尔德扶贫畜牧产业示范基地,扎西达结家的牦牛已经增加到了八九十头。

  像扎西达结这样的养殖户在罗玛镇越来越多。自2018年试运营以来,噶尔德基地共收购原奶140.29万斤,兑现奶款1290.25万元,销售额达1736.35万元,直接受益的贫困户就超过5000人。

  “发展牦牛奶产业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态账。”色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扎西同珠认为,“那曲在藏北高原,草场资源珍贵,每一点产出都要精打细算。”

  扎西同珠说,噶尔德基地有牦牛奶产业加工生产线,还有一大块牧场,“牦牛可以再多养些,收益也能再高些。”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30日 04 版)

(责编:杨光宇、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仝卓自曝高考身份作假:究竟用了什么手段?

仝卓自曝高考身份作假:究竟用了什么手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