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嘉兴港区活跃着275名民间“闻臭师”
嘉兴港区活跃着 275名民间“闻臭师”
晚饭后,55岁的孙其林穿上志愿者马甲、戴上安全帽,跟着嘉兴港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居民一起来到港区夜巡查,并要用鼻子鉴定臭气浓度。
他们被称作民间“闻臭师”。像孙其林一样,在嘉兴港区,现在活跃着275名民间“闻臭师”。他们来自社区、学校、机关等各个领域。这让嘉兴港区今年要创建的“无异味企业”“无异味园区”及“园区景区化”更加有了底气。
作为“闻臭师”,他们对自身会有一定的要求。在出门巡查前,不能抽烟、不能喝酒,更不能感冒,“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嗅觉。”孙其林说,鼻子比仪器更管用,仪器只能测单一气体,但对于混合气味很难分辨。
当然,光带着灵敏的鼻子是不够的。民间闻臭师上岗前,环保执法人员对他们要进行理论培训,包括了嘉兴港区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港区的治气措施、闻臭理论等,得“知道各种污染物的气味特征”。
每次夜巡“闻臭”会出动8到10名民间“闻臭师”。出发巡查时,环保工作人员还会带上手持的VOCs便携式检测仪,作为“闻臭师”辨别气味的有效补充工具。
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嘉兴港区空气优良率达80.5%,到了2018年空气优良率攀升至85.9%。港区还投资了4000余万元,开启了智慧环保建设。比如在离化工园区距离最近的居民居住区——雅山村委会安装了臭气自动检测仪器,让大家居住得更安心。
嘉兴港区环保局的负责人说,他们对港区工业废气整治的目标就是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闻不到异味,让公众参与到治理中,监督他们的工作。
“成为‘闻臭师’后,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对嘉兴港区空气质量的好坏有了一份责任。”孙其林说。(记者 孙燕)
(责编:郑明?(实习生)、孝金波)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