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六个新”“双创”示范基地再发力

2019-06-04 08:53


“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初创企业新增就业超过71万人,企业、高校及院所示范基地带薪兼职创业人员约2400人,分别增长约32%和49%。”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就近年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该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批在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3个领域启动了120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各示范基地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大胆开展改革探索实践,推进创新资源有效集聚,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为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发改委数据,2018年,区域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72亿元,高校和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交易额7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40%。区域示范基地新登记企业约41万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近6700家,同比分别增长约1.15%和31%。“双创”示范基地新增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载体2600多个,新增载体面积187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约16%和42%;主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3200多场,吸引数十万创新创业者参与。

发改委指出,下一步,将以“双创”示范基地为抓手,重点在“6个新”上下功夫,形成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深入发展的示范效应。

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新生态”。推动示范基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创新创业痛点堵点疏解行动,推广“创业会客厅”、“三区联动”等一批成熟的创新创业模式,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着力将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生态的示范区。

打造更强劲的创业带动就业“新动力”。紧密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把握产业发展、就业需求、就业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一方面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元、更稳定的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深化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教育和精准培训,建设服务重点就业群体的创业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

构筑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加大激励措施,增强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加快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

探索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的“新模式”。鼓励示范基地着眼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市场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为创新创业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支持。

畅通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基地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要素聚集、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引导各类企业实现转型与创新结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共享的“新平台”。结合示范基地的创新资源优势,推动人才流动、产业对接、技术融合、平台共享。

(责编:郑明?(实习生)、孝金波)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推进复绿  强化整改(反馈)

推进复绿  强化整改(反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