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农民老付“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农民老付“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新华社长春4月24日电 题:农民老付“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新华社记者徐子恒
“我也住上大楼房了,再也不用劈柴烧炕,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吉林省通榆县边昭镇腰围子村村民付学良说,几十年来,自己一直住在土坯房中,易地扶贫搬迁让他有了新家,也让心情大变样。
吉林省通榆县边昭镇土地贫瘠、盐碱化严重,尤其是铁西、腰围子、五井子3个村,“盐碱地涝洼塘,光出碱沙不打粮”曾是挂在当地百姓嘴边的一句话,老百姓想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意愿极为强烈。
“全村原有贫困户182户,2019年末全部脱贫,多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如今村民们过得乐,还在小区里结交了新朋友。”腰围子村党支部书记付庆江说。
付庆江口中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通榆县在2017年实施的20个集中安置点中投资额度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项目,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覆盖边昭镇铁西、腰围子、五井子3个村,共20个屯、24个社,涉及常住人口1287户3622人。付学良在2017年末搬到新家后,多年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
“以前在农村住的是平房,每天都得劈木头烧火做饭。2017年12月末搬进新房,现在条件好了,冬天取暖有暖气,做饭也有天然气,再也不用挨着冻在灶台前添柴生火。”付学良说。
以前在平房拿着苍蝇拍打苍蝇,现在拿着喷壶浇花;以前一到下雨就生怕屋顶漏水,现在在楼下拿着小广播听评书;以前锻炼身体只能靠干活劈柴,现在在小区健身器材区可放松肌肉,也可坐在象棋台前与邻居来上一局,搬家后付学良生活来了个大变样。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镇里建设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村部,配齐村级卫生室和文化娱乐广场,家家户户接入天然气。新村部的墙面上挂着村民新旧房屋对比图,照片里的付学良和老伴儿围着餐桌,桌上的菜盘种类也多了起来。
铁西、腰围子、五井子3个村村民住上楼房后,他们通过土地确权和产权制度改革,册外地归村集体统一发包管理,80%收益用于村民分红,村民们既“住得好”又“住得稳”。“3个村共有耕地面积4500公顷,由村干部和种养大户成立18个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500公顷,户均每人收益2000元,镇区内各大龙头企业还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群众务工,解决土地流转后就近就地务工问题,实现村民‘有活干、挣钱多、离家近’的心愿。”付庆江说。
“我今年83岁了,晚饭后扭一会儿秧歌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傍晚的阳光洒进小区,付学良在秧歌队里甩着秧歌扇,踩着鼓点格外开心。
责任编辑:李玉素
(责编:曹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