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搭心桥解心结 唤浪子回头 板桥戒毒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帮教活

2020-06-29 01:16


内容提要:今天是国际禁毒日。连日来,天津市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戒毒知识竞赛等主题帮教活动,不仅丰富了戒毒人员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信任,积极戒治,重新燃起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是国际禁毒日。连日来,天津市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戒毒知识竞赛等主题帮教活动,不仅丰富了戒毒人员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信任,积极戒治,重新燃起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认同感让“浪子”敞开心扉

  34岁的戒毒人员沈某在演讲比赛中说,他从一个朝气蓬勃、拥有理想的青年堕落成不求上进的“瘾君子”,青梅竹马的女友因此离他而去,朋友家人对他也失去信任,是戒毒所的民警帮助他认识到了错误,立志走出迷途。

  沈某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常年外出经商,母亲是企业高管,但父母过于繁忙,疏于对他的教育和陪伴,导致其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辍学后,沈某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称兄道弟,还在这些“兄弟”的怂恿下沾染上毒品。因为吸毒,他几乎花光了家中积蓄,母亲不幸罹患癌症,家人只能东拼西凑筹措手术费用。

  家庭的变故对沈某造成沉重的打击,使他一蹶不振。板桥戒毒所一大队民警孟祥宇针对沈某防卫心理强、不愿交流和表达的情况,制定了“攻心为上”的策略。在谈话中,孟祥宇发现沈某对足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由此切入话题,从国际球星聊到中超联赛,并对他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表示肯定。民警的“认同感”让沈某逐渐敞开心扉,流露出对母亲病情的挂念。孟祥宇专门安排他拨打亲情电话,得知母亲病情稳定,沈某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母亲在电话里的鼓励,不仅唤醒了他对家人的责任感,勾起了悔过之意,也让他知道自己没有被放弃,心态逐渐积极起来。”孟祥宇说。

  贴心帮扶消除心理隔阂

  35岁的苏某是湖北省荆州市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苏某从新闻中得知家乡湖北疫情最为严重后整日忧心忡忡。因为担心亲人健康,他坐立不安、睡眠质量很差,同班组的其他戒毒人员也或多或少因为他是湖北籍而疏远他。

  民警张志冬发现情况后,和同事对所有疫情区户籍且家人仍在疫情区的戒毒人员进行梳理,逐一联系他们的家属,确认身体健康后,再安排戒毒人员给家属拨打亲情电话,让他们安心戒治。同时,民警对所内其他戒毒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隔阂,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趁势而上,把疫情防控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感人的抗疫故事让戒毒人员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决心和凝聚力,坚定大家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信心,这对于他们安心戒毒、走出迷途、重塑自我,是一次难得的洗礼。”张志冬说。

  挖掘特长化解焦虑情绪

  疫情防控期间,戒毒人员崔某出现牙龈肿痛、失眠、血压升高等症状,情绪也变得焦虑。民警分析,可能是由于封闭管理时间较长,不能外出活动所致,于是带其前往戒毒医疗中心,由医生诊断后为其服用去火和降压药品。“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要给他的不安情绪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民警陈跃说。

  崔某以前曾是纹身师,有一定绘画功底,民警便以此为突破口,借助所内活动室举办兴趣爱好学习班,组织同班组人员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一起进行绘画创作。崔某为大家讲解绘画技巧,并带领大家画出龙凤呈祥、警察医生携手并肩打怪兽战病毒、戒毒人员安心戒治等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受到大家的好评。(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这辈子要种一百万棵树!”

“这辈子要种一百万棵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