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进医院先安检”能否杜绝暴力伤医
立起双通道安检门,安上一键报警装置……北京各医院近来有些新变化。
变化是从7月1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后发生的。根据该规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安检工作。同时,公安机关要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配备必要警力。就诊人员拒不接受安检或者携带禁限物品进入医院的,安检人员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近年来,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扰乱医院安全秩序的事件屡见报端,甚至在抗击疫情一线,还出现确诊患者辱骂医护人员,甚至扒掉医护人员的口罩,大吐口水的新闻,引发社会各界对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的呼吁。
国外已有一些防范措施。美国有医院在急诊入口搞了安检站,还设有专门的警察机构——医院警察。澳大利亚在医院设置大量紧急按钮,西澳大利亚州卫生部引入能够实时识别躁动和情绪激动患者的监控设备,实现警方对医院的实时监控和安全保障。
北京此次推出相关规定,在医院建立安检制度,将有效保障在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对于潜在的暴力伤医行为也会产生相当的震慑作用。
这不,北京各医院在安检首日“揪出”不少危险物品——锤子、剪刀、水果刀等。当然这都是患者无意携带的,不是去伤害医生的,但如此严密的防控手段,相信会给医务人员送去一份安心。
“进医院先安检”的制度好比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能有效防范暴力伤医事件。但是要想杜绝,还需要更多努力。毕竟,有形的安检门,能挡住锤头,但挡不住拳头。反而有可能把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患者推到对立面,当成假想敌,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医患关系紧张是基于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互不信任。由于付出了不菲的诊疗费用,多数患者都渴望得到更好的服务,但在医疗资源紧张的现实条件中,一些医院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遭遇“看病难、看病贵”之后,个别患者不免将怨气发泄在与自己打交道的医生身上。
因此,切实保障医生安全,除了建立安检制度、设置更多警力、加强安保力量外,根本之道还在于深化医改、加大医疗投入、增强医院服务意识、缓解医患矛盾等无形的“安检门”之上。当其局者,不可不察。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