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青海网红公路“拿命拍照”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2020-08-11 09:43


内容提要:近来,青海省格尔木市的315国道部分路段成了“网红公路”,许多游客驻足并在公路中间拍照,甚至有当地导游将此地列为必去景点。

近来,青海省格尔木市的315国道部分路段成了“网红公路”,许多游客驻足并在公路中间拍照,甚至有当地导游将此地列为必去景点。

大片虽酷炫,但安全隐患却不少。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青海交警总队获悉,自2018年至今,315国道上因为拍照就发生了8起交通事故。为此,当地交警采取了加强巡逻管控力度,在景点及违法地点设置警示牌等措施。尽管如此,网红公路游客“拿命拍照”的冒险行为仍时有发生。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告诉北青报记者,行人站在道路中间拍照不仅危险,而且违法。

现象

315国道多次因拍照发生事故

夏季,青海进入旅游旺季,青海315国道备受关注。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很多游客纷纷上传在此处打卡拍摄照片的视频,视频中,游客们站、坐、躺、跳地拍照,全然不顾来往车辆。

一些旅行博主专门来此地拍照打卡。一位旅行博主8月初发布的一段视频,是她来到315国道780公里处的U形路段,看到路面上很多车辆停下来拍照,她表示:“在这里拍照有安全感,因为很多人拍,车肯定不会开得太快。”而正当她要拍照时有交警巡逻经过,劝走停在此拍照的人群,这位博主没拍到照片还觉得非常遗憾,“我太惨了,正准备拍的时候被赶走。”

事实上,315国道来往车辆很多,近日,一辆私家车的行车记录仪就拍摄到一段令人揪心的画面。该车主正常行驶在315国道上,车速较快,突然前方出现四五个站在马路中间拍照的年轻人,幸好这位车主刹车及时才未酿成惨祸。惊出一身冷汗的车主对着拍照的人喊:“不要命啦!”没想到,刚刚差点出危险的几位拍照者竟然还笑出了声。

交警

抽调专门人手常态化巡逻

对此,格尔木交警表示,315国道的爆红让这条曾经只承担普通道路交通运输任务的公路成为很多网友打卡的“网红胜地”,而随着游客的大幅度增加,不文明交通行为屡屡出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日渐凸显。

警方提到,也许游客会觉得这里人烟稀少,车辆罕至,拍一两张“网红照片”并没有什么,但这里并不是旅游专线,而是连接青海、新疆的交通要道,很多重型货车都会从这里经过;而且这里地处柴达木腹地,相距格尔木、德令哈市区百余公里,一旦有交通事故,救援相对较为困难。北青报记者从青海交警总队获悉,自2018年至今,315国道上因为拍照就发生了8起交通事故。据介绍,今年以来这条道路上更是每天都有违法行为发生,基本上平均每天30起左右,多的时候可达百起。为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负责管理该路段的格尔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专门抽调民警、辅警在这一路段进行常态化巡逻,并专门设置道路交通警示牌。青海交警总队民警告诉北青报记者,加强巡逻管控后目前违法行为已逐渐减少。

青海交警总队民警也坦言,“违法者经常与执法民警打游击,有警察的时候不拍,警察一走就拍,有的游客交通安全意识差,拍照意愿强烈。”

调查

公路中拍照仍是导游“宣传卖点”

即便如此,违反交通法拍照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打卡“网红公路”仍是不少旅行团和当地导游的保留项目。

据北青报记者此前报道,交警加强巡逻后,一些导游称如今带游客拍公路照片,不仅躲汽车还得躲交警。有导游表示,拍照的时候游客得时刻提防交警巡逻车的到来,如果看到了就赶紧上车离开。司机也会帮忙“放哨”,一旦发现有巡逻车从远处驶来,就会提醒游客。当地的司机也会相对熟悉,“什么路段、什么时间能停着不被发现,我们都大概摸清楚了。”

虽然公路拍照有风险,还要躲避交警的巡逻执法,但很多当地导游还是会在不同道路上设置这样的项目。“毕竟有很多游客喜欢拍摄这样的照片,我们还是会保留的。”

8日,北青报记者以游客身份咨询了几名组织青海自驾游的导游,在他们推荐的青海7日游项目中,均有U形公路(315国道)项目,当北青报记者表示想在这个网红公路打卡拍照时,其中一人表示,“网红公路”前段时间出了事,现在公路上基本不能拍了,但他同时表示可以带游客去其他公路拍。另一位导游则称315国道车比较多,但可以带北青报记者去其他公路拍,“我们的司机都很有经验,知道哪里拍公路照好看。”

格尔木交警呼吁,不要再把这些路段作为景点介绍给游客,也希望广大游客切记“风景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原标题:青海网红公路“拿命拍照”为何屡禁不止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中和农信:做乡村振兴的助力者

中和农信:做乡村振兴的助力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