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会种田变“慧”种田

2021-02-02 09:23


内容提要:隆冬时节,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绿油油的麦田尽显生机。

隆冬时节,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绿油油的麦田尽显生机。

“目前不用浇水,墒情非常好。”用手搓了一?g黄土,查询了手机里的农业信息软件后,郸城县种植大户、豫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雷高兴地说。

王雷承包了1700多亩地,他说以前最头疼的就是“浇地”,自从2020年4月县里给配上了“时针式自动喷灌设备”,不仅省时省力,还省钱。他抬手指向远处,一个290米长的白色铁架横亘在麦田之上,架子上布满喷头,“只要我一刷水卡,再按3个按钮,铁架子就能边旋转边喷水。”

王雷算过一笔账:以前浇500亩地,得用10台柴油机抽水,浇一个多星期,现在只用一天就够;以前每亩地需要60立方米水,现在只用36立方米;以前浇地成本每亩合40多元钱,现在仅10元。“特别是到大旱天,自动化设备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不仅浇得匀,而且不容易干。不像以前,1000多亩地浇完一遍,最先浇的地又渴了。”

“这两年,县里加大投入,建设了4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寿伟说。

王雷的田间还设有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检测点和气象监测站。王雷说,以前天天都得来地里,现在不来,也能在手机上查看地里的情况,一有异常,系统还会给出解决方案,“走的步数少了,效益反倒增加了。”

县农业农村局还给他装了诱蛾灯等防病虫害设备,“农药少用一大半。以前轮作的红薯有时不达标,现在达标了。”王雷说。

在王雷田间,还有一个高高耸立的摄像头,可以监控方圆几百亩耕地。郸城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玉民介绍,这是国家土地移动管理系统装置,县、乡自然资源系统部门都能在后台看到耕地情况,可及时发现破坏良田、违规建设行为。

如今,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郸城县的一道风景。2019年至2020年,郸城县共投入3.8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1.5万亩,新打机井2731眼,新建桥涵725座,新修田间道路173公里。项目建设以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重点,综合配套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物联网植保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十四五”期间,郸城县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3万亩。

  原标题:河南郸城县建设高标准农田——会种田变“慧”种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用镜头留住美丽冬天

用镜头留住美丽冬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