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探访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小木耳做出大文章

2021-02-09 01:05


内容提要:春节前夕,记者来到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农民陈庆海开办的农副产品营销中心,这位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店主高兴地说:“去年,我靠着小木耳,给家里添了小轿车,还开了商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2021新春走基层

“这是我们柞水黑木耳,口感好,纯天然,每斤40元;这是我们培育的新品种,白色的叫玉木耳,每斤80元,金黄色的叫金耳,每斤150元……”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农民陈庆海开办的农副产品营销中心,这位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店主高兴地说:“去年,我靠着小木耳,给家里添了小轿车,还开了商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多亏了国家帮扶政策,村里的木耳已经实现规模化种植,去年全村采收干木耳5.8万斤,户均增收5500元。”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

金米村地处秦岭深处,因交通不便、耕地不足,曾经是柞水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度有188户55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85%。

脱贫攻坚以来,金米村获得了两大机遇。一是苏陕扶贫协作。江苏对口帮扶工作组2017年11月来到柞水,用3个月时间,跑遍了柞水的山山水水,确定了采用天然柞木原料发展木耳产业的思路。二是中铁一局成为金米村对口扶贫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小岭工业区管委会干部赖胜涛通过深度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路径。通过上千万元的投入,金米村建成了木耳大数据中心、年产2000万袋的木耳菌包生产厂和1000吨的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发展5个智能连栋木耳大棚。这些措施都夯实了金米村的产业基础。

“五组的棚完工几个?今天能拉菌桶过去吗……”尽管天气寒冷,小岭镇包村干部、木耳种植技术指导员吴正超依然在村里忙碌着。

吴正超告诉记者,以往到了腊月,山里群众往往无事可做,现在冬闲变成了冬忙,这是机制创新带来的活力。这其中,扶贫工作队和两委班子在工作实践中创新了两个推进机制。一方面是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通过支委联产业、党员联农户,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联双带”

模式,将全村贫困户都纳入进来。

党员李正森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2017年以来,村里有43名贫困群众通过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正森农业合作社,在帮扶机制的带动下全部实现了脱贫。今年,李正森因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另一方面,则是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村里负责建设产业基地,将木耳大棚或地栽木耳借给农户管理,并与农户签订借还协议;合作社向农户免费提供木耳菌包和技术指导,并以每斤30元的保底价统一收购。

“大棚有人建、菌包有人送、技术有指导、木耳有人销,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有这样的好事,我们何愁不富!”村民们感慨。

41岁的村民肖青松是位很有想法的壮劳力,但由于村里没有产业,只能到外地打工挣钱。媳妇在家一边种着小麦和玉米,一边照顾患病的婆婆和两个孩子。每年,他家总是入不敷出。2018年秋天,在工地干活的肖青松得知村里正发展木耳吊袋种植且优先帮扶贫困户后,就赶了回来,“我承包了两个大棚栽种菌袋,2019年收入就达到了四五万元”。

“搭上好政策的快车,只要勤劳肯干,幸福就会到来。”2020年国庆期间,肖青松迎来了第二次跨越:他与乡亲们投资的可容纳100多人同时就餐的“木耳大饭店”开门迎客。如今的肖青松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种植木耳,加上开饭店,今年估计能有15万元的收入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雷 婷)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彰显拼搏精神 展现力量之美(逐梦70年)

彰显拼搏精神 展现力量之美(逐梦70年)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