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别样清明节:“就地过年”后掀起“补偿式返乡”热潮
内容提要:3日是清明假期首日。一大早,在成都打拼的彝族外卖骑手邱有哈子便坐上大巴车,踏上返乡之路。再过7个小时,他就能回到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虫圆村的家,吃上一顿“迟到的”团圆饭。
2021网络中国节·清明节
3日是清明假期首日。一大早,在成都打拼的彝族外卖骑手邱有哈子便坐上大巴车,踏上返乡之路。再过7个小时,他就能回到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虫圆村的家,吃上一顿“迟到的”团圆饭。
牛年春节,为响应“就地过年”政策,邱有哈子没有回乡与家人团聚,因此本次清明假期愈显珍贵。邱有哈子的清明假期,也成为当下中国各地民众“补偿式返乡”的缩影——除了回乡祭祀扫墓,更能弥补春节期间因“就地过年”未能和家人团聚的遗憾。
“已经大半年没有回过家了,特别想念家人,想吃自家做的香肠、腊肉。”给孩子买的新衣、给老人买的营养品和土特产等把邱有哈子的行李箱装得满满当当。在他看来,清明假期虽不长,但能好好陪伴家人,自己也可以休息几天。“打算陪家人聊聊天,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这是我对家人的补偿,也想补偿一下自己。”
同样踏上回乡旅程的,还有中建八局德昌至会理高速公路工地的建筑工人张大庆。这位53岁的东北汉子已近一年没回家。春节期间,他一直坚守在大凉山深处的工地上,“虽然没回家,但心里也想着是为凉山的重大项目做贡献,挺自豪的。”
“不过今天心里确实挺激动,家人早就盼着我回去了!”从四川飞到吉林,航程约4小时,张大庆预计3日中午就能到家。他说,这次回乡给家人带了凉山土特产,还专门给老父亲带了一套会理县的特产茶具。
中国各地的“邱有哈子”和“张大庆”踏上返乡归途,也带来了各类交通工具旅客发送量的显著增长。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披露,4月2日至5日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970万人次,同比2019年清明假期增长10.6%;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机票预定量已超2019年同期的1.3倍;嘀嗒出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清明假期,顺风车返乡订单占比预计将达到24.1%,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气温上升,疫情暴发风险逐步降低,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让大家更放心地返乡与家人团聚。”在流行病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栾荣生看来,“补偿式返乡”现象的背后,是中国民众对国家疫情防控形势日益增长的信心。
今年3月16日零时起,低风险地区人员可凭健康码“绿码”在全国区域内自由通行,无需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此前也发布通知称,疫情低风险地区,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不再做统一限制。对此,栾荣生表示,民众有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自我健康监测。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