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传承红色基因 滨城6处文物入选天津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2021-04-17 07:41


内容提要: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

2021网络中国节·清明节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天津北方网讯: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物局)公布天津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滨城共有6处文物入选,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口炮台,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北塘炮台遗址、海河防潮闸、港五井,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大沽灯塔、汉沽烈士陵园。具有时间跨度长,保存状况良好,历史文化价值清晰等特点。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自明朝开始驻兵设防,清朝嘉庆年间建砖木炮台两座,分称“南炮台”、“北炮台”。咸丰八年(1858)僧格林沁奉命主持大沽口防务,南岸建成三座大炮台,北岸建成两座大炮台,分别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另有一座建在北岸,俗称“石头缝炮台”。自此,大沽口炮台形成完整的海口防御体系。1901 年,庚子事变后,根据《辛丑条约》大沽口炮台被八国联军天津临时政府拆毁,现存遗址即是拆除后的遗存。

大沽口炮台作为我国清末北方军事防御设施的代表性遗存,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军事事件发生地,它是中国人民不畏列强、抵御外辱的见证。多少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到此凭吊,追忆历史,祭慰忠魂。

北塘炮台遗址

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倭寇骚扰,在北塘河口东、南两隅各筑高垒一座,上置铁炮,史称“北塘双垒”。鸦片战争爆发后,为加强海口防御,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来北塘设防,把北塘炮台扩建为 5 座,与大沽口炮台相互呼应,形成严密的防卫格局。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维修北塘炮台,至“庚子事件”前,建有义胜营、仁副营、右营、左营、仁正营五座营盘。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北塘炮台被迫拆毁。

北塘炮台是明清时期的北方重要海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鸦片战争后,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40多年时间,同大沽口炮台一起为抵御列强入侵发挥过重大作用,是研究我国近代史、军事史的珍贵的实物史料,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中国,中国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屈辱历史见证,是开展国情教育、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历史教材。

海河防潮闸

1958年为实现海河水“咸淡分家,保水泄洪”而建,海河防潮闸是一座泄洪、挡潮、蓄淡综合利用的大型河道水闸,是治理海河历史上的一座丰碑。闸体结构型式为开敞式,两岸控制楼为仿古建筑,闸东楼墙上镶嵌有朱德同志1958年亲自题写的闸名——“海河防潮闸”五个大字,气势宏伟,庄严秀丽,面貌保持依旧。

港五井

港五井是华北地区的第一口发现井,是大港油田的基础井、功勋井。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7700余名石油职工,奉命自大庆挥师入关,在津冀地区展开石油勘探。1964年12月20日,港5井喜喷高产油气流。

大沽灯塔

大沽灯塔位于渤海湾天津港锚地。1971年为给远洋轮船进出天津港引导助航动工建造,1978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保存完好,无论阴、晴、雨、雾,都能发光导航。它是一座红白相间的混凝土圆塔,共十二层,高56.45米,是中国第一座从海底建起的固定式灯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座大型海上灯塔之一。它的建成,结束了自1878年至1978年整整一百年使用大沽灯船的历史,标志着中国助航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汉沽烈士陵园

汉沽烈士陵园建于1956年,园中安葬平津战役牺牲的117名烈士。1968年在陵园中部建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镶嵌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镶金大字,背面镌刻“平津战役烈士纪念碑”。它是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游孔庙探孔府印阁 儒学圣地小印章有大名堂

游孔庙探孔府印阁 儒学圣地小印章有大名堂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