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一双筷子 伴“渡人之舟”奋楫逐浪
内容提要:天津博物馆珍藏着一双象牙筷子,足部泛黄,微微开裂。就这样一件极简文物,来历却是极不平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博物馆珍藏着一双象牙筷子,足部泛黄,微微开裂。就这样一件极简文物,来历却是极不平凡。
“这双筷子,是孙中山先生赠送于方舟的。”天博历史研究部副主任刘翔说,筷子虽构造简单,却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记忆,这双象牙筷子见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那是1924年1月20日,由孙中山主持的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帮助起草的宣言和党章,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筷子的主人、当时年仅23岁的共产党员于方舟出席了这次大会。
于方舟,原名于兰渚,1900年9月15日出生于直隶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市宁河区),五四运动中天津杰出的领导者之一、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于方舟即投身反帝爱国斗争的洪流中,9月倡导组织了进步团体“新生社”,创办了《新生》杂志。1921年,于方舟考入南开大学,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经李大钊推荐,于方舟代表直隶省出席了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孙中山先生与于方舟有过多次接触。”刘翔介绍,孙中山很欣赏这位愿为“渡人之舟”的年轻人。在广州这段时间,他赠送于方舟一股6双象牙筷子作为纪念。
大革命的洪流中,筷子如桨,见证了“渡人之舟”奋楫逐浪。
国民党一大后,于方舟等人返回天津筹建地方党组织。这一年,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登上历史舞台,天津的革命活动迅速高涨起来。然而人间正道是沧桑。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同年10月,于方舟在领导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的战斗中不幸被捕。他身陷囹圄,直面枪口,仍豪气干云,挺直脊梁,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于方舟牺牲后,他的夫人谈芳荪一直保留着筷子。我们在天博看到的这双筷子就是6股中的一双,是谈芳荪1959年捐献的。”刘翔说,如今,这双筷子已成为广大观众回首过去、镜鉴未来,承继英烈遗志的重要载体。(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上一篇:劳动创造幸福(望海楼)
下一篇:宣武医院将开神内晚间特需门诊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