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汛期到来 这些安全提示要记牢
内容提要:6月15日,本市进入汛期,汛期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和短时强降雨,极易在城区形成内涝积水等灾害,同时降雨往往伴随着雷电、大风、冰雹,容易造成高空坠物、树倒枝折等次生灾害,威胁城市运行和人身安全。本市应急管理部门向市民做出安全提示。
天津北方网讯:6月15日,本市进入汛期,汛期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和短时强降雨,极易在城区形成内涝积水等灾害,同时降雨往往伴随着雷电、大风、冰雹,容易造成高空坠物、树倒枝折等次生灾害,威胁城市运行和人身安全。本市应急管理部门向市民做出安全提示。
随时关注气象信息
进入汛期后,市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汛情预警时,建议市民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进入山区、河道行洪区、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并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
雷雨天气做好防护
如遇到暴雨雷电天气,不同人群要做好不同防护。
居住在低洼地区、地下室、危旧平房地区的市民,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沙袋、旧毛毯等堵住大门的缝隙,还可配置小型抽水泵,提前做好暴雨防范准备。
在室内的人群要关好门窗,检查房屋或院落可能漏雨、渗水处,检查电路、炉火、煤气阀等设施是否安全,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
在室外的人群要躲入建筑物内,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接近导电性强的物体。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高大树木和桅杆,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尽量避免雨中出行,如必须出行首选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公交车底盘高,通行能力强。不要在路况不明的积水中行走,如确须在积水中行走时要细心观察周围的警示标志,防止跌入窨井、地坑、沟渠之中。要注意积水面的变化,遇有旋涡,务必绕行,以免被吸入失去井盖的下水道。当地铁、地下商场、过街通道等地下空间积水时切勿进入,切勿在高楼、广告牌下躲雨或停留。
驾车遇险学会自救
机动车驾驶人,汛期期间车中可以准备救生衣、救生哨、救生绳索、救生锤、工具箱、高能手电等防汛救援物品。大雨预警发布后,应尽量减少驾车外出。如若驾车外出,要及时了解路况和雨情等信息,开启警示灯,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洼易涝等危险区域。开车出行首选自己熟悉的道路,遇到积水道路特别是有积水的立交桥时,应绕行。下沉地道有少量积水时,要在前一辆车通过后再通过,平稳加油,切忌停车。如遇大雨可暂时停驶,将车辆停靠在地势较高处或安全位置。如车辆在积水处抛锚被困水中,要立即拨打救助电话,如积水上涨且未能得到及时救助,要弃车逃生。(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