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会

一封无法寄出的书信寄托哀思传递信念 小东哥,你的心愿我们已达

2021-07-01 05:00


内容提要:在天津博物馆“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上,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书信。书信的作者是天津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干部张新宇,而收信人则是因公牺牲的帮扶干部邓小东。

点击进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

天津北方网讯:“3年了,你已经走了3年了,我们却从未觉得你已远离。春节的时候,又有同事自发去你家看望嫂子和孩子。你走的时候,孩子还是个对‘生死’懵懂的小学生,今年,他就要升入初中了……”

在天津博物馆“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上,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书信。书信的作者是天津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干部张新宇,而收信人则是因公牺牲的帮扶干部邓小东。

2017年8月,本市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启动,市委台办委派的邓小东、张磊等同志带着党组织的殷殷嘱托来到武清区大良镇北窑上村、北赵庄村展开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坚决打赢新一轮帮扶困难村攻坚战!”这是帮扶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邓小东立下的誓言。市委台办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吴荣华向记者讲述说:“小东同志家在四川农村,是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这一次他主动请缨,申请扎根农村做结对帮扶工作,他对农村有深入的了解,对农民有天然的感情。小东等同志带着真情实意去的,是实实在在想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的。”

仅仅几个月,乡亲们和城里来的干部们已经打得火热,助力该村发展振兴的好项目逐一落实,即将上马。而就在此时,噩耗传来——2018年3月7日,帮扶组三位同志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邓小东、张磊两位同志因公牺牲。

听到消息后,村民们纷纷前来吊唁,悲痛的泪水润湿了初春的乡村。在收拾邓小东同志的遗物时,那本被鲜血染红的工作日志上,详细地记录着村民每家每户的状况。他理解农村孩子对读书的渴求,他深刻了解乡亲们的困难和诉求,本子里的每一行字都要随时随地出思路、找资源,帮助他们去解决……

充分尊重家属的意愿,邓小东、张磊两位同志安葬在武清区——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三年过后,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初心,我们守护;你的使命,我们肩负!”前不久,市委台办驻武清区大良镇北窑上村工作组荣获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优秀驻村工作组的荣誉称号,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里程碑上,留下了帮扶干部们厚重的一笔。

每年清明节,市委台办的干部们都会深入到结对帮扶的困难村开展现场办公活动,村民有所需,服务有所为,同时也会到两位同志的墓碑前凭吊。

这封“无法寄出的信”就是张新宇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感悟。她告诉记者:“我想通过这封书信告慰牺牲的战友们,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他,把村里的变化转达给他,告慰他。脱贫攻坚有我们,乡村振兴有我们,祖国统一的复兴伟业也有我们。”(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东莞供电局加速建设松山湖智慧能源生态系统示范区

东莞供电局加速建设松山湖智慧能源生态系统示范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