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比赛大能量(体坛观澜)
7月24日,“00后”小将何宇鸿以10秒18的成绩刷新男子百米全国青年纪录,体育迷感到惊喜的同时,也记住了这场比赛——川渝田径对抗赛。
这项赛事今年首次举办,规模也不大,只有四川和重庆的运动员参加,算是一场“小比赛”。然而却有两个特点:一是选手水平并不低,除了有潜力的新锐,还有黄常洲、杨磊等国家队选手参赛;二是成绩出色,除了何宇鸿创造的佳绩外,其他运动员也创造了不少赛季最好成绩。
实际上,这种地区性甚至覆盖面更小的“小比赛”,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沃土,也往往是高水平选手检验训练成果的重要舞台。
“小比赛”何以蕴藏大能量?在于竞技性强,因为规模不大,便于组织,比赛频次可以更高。年轻运动员能够借此积累大量实战经验,在激烈的竞赛中提升水平、迅速成长。有不少从中走出的顶尖选手仍然保留着参加“小比赛”的习惯,并将其视为重要的锻炼机会。如此,赛事的竞技水平能够得到保证,年轻选手和顶尖运动员同场竞技,相互促进,项目氛围、赛事文化也会在一次次的比赛中积累起来。
在国内,如今举办更多“小比赛”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以田径项目为例,近一两年,一些按项群、地区分类的赛事逐渐开展。今年,在不同训练基地分别展开的特许赛就弥补了赛事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除全国性的锦标赛、大奖赛和冠军赛作为“动脉”之外,还需要更多“小比赛”作为“毛细血管”连通各地,发掘、培养人才。举办这种比赛不必求大求全,贵在深耕一两个项目。更好的赛事规划、更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更专业的赛事组织,则是办好“小比赛”的前提。
对运动员而言,想要在更大的舞台上闪耀,“小比赛”的锤炼不可少。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8日 1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