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联网

一线|专访腾讯穆亦飞:建设产业互联网生态不是为了获得短期回报

2019-05-27 07:58


腾讯《一线》作者 熊磊 韩依民

“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在去年11月腾讯930架构调整之后举行的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如此描述腾讯未来20年的新战略。

作为腾讯未来20年的战略方向,产业互联网被提升至重要地位,这是一个与消费互联网存在诸多不同的产业。在提出“两张网”战略的同时,汤道生同时介绍了腾讯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路径,其中的重要一环便是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

根据彼时的介绍,腾讯推出云启产业计划,未来3年与合作伙伴一起,加大投入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

在近日举行的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云启产业计划负责人、腾讯云副总裁穆亦飞接受腾讯《一线》专访,首次分享了腾讯云启产业计划的实施逻辑、运营思路以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腾讯云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庄文磊一同受访,详述了产业生态投资的理念和具体方向。

为何要推出云启产业计划?穆亦飞解释,腾讯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传统产业的玩家和参与者,通过接触可以发现,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包括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缺乏,导致转型能力缺失。

为此,腾讯开启了产业互联网生态开放的探索,“其实就是去挖掘客户的需求并尽量满足他们,最终确定了除了‘产投’,还通过‘产孵’、‘产服’、‘产培’,打通腾讯B端技术、产品、平台能力以及C端场景、流量能力,与合作伙伴共生共赢,助力产业智慧升级。”

涵盖了产投、产孵、产服、产培四个维度的云启智慧产业生态平台,希望通过为产业内、上下游的不同伙伴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比如,产投方面,腾讯云启智慧产业生态平台共计投资了30余家公司,并与投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数十个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产孵方面,云启产业计划发布了国内首个产业加速器,以期孵化产业互联网赛道的明日之星;产服方面,腾讯联合政府打造了云启产业基地,目前,云启产业基地已落户长沙、贵阳和南京;产培方面,云启研究院在和高校合作,为当地培养数字化人才,也会整合腾讯内部的资源,推出一些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培训。

所有这些布局,都旨在为合作伙伴提供资金、技术、服务、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产业生态的投资与腾讯传统上针对消费互联网的投资存在一些差异。穆亦飞将这些差异归结为四个方面:增长速度、玩家数量、后续衔接以及投后管理。

穆亦飞认为,针对产业互联网的投资可能不能像消费互联网一样在短时间内取得爆发式的增长,但产业互联网的玩家往往发展后劲很足。同时,产业互联网很难出现一两家独大的竞争格局,而是存在532的分布,即头名企业占据市场份额50%,第二名占据30%,第三名占据20%。更重要的是,在做产业互联网投资时,很多时候投资往往就相当于是把产品、技术、甚至管理经验输出给对方,投资更多是作为纽带来迅速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云启产业计划的投资会更加注重投后的业务整合和管理。

无论是投资,还是孵化、服务或者培训,云启产业计划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合作伙伴的转型能力,最后与腾讯共同分享商机。

对于执行产业互联网战略如何获得回报的问题,穆亦飞表示,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腾讯必然有相应的商业诉求,但“商业诉求的步骤是短期内完成还是长时间内完成,这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穆亦飞强调,长期利益对腾讯来说是一个更稳妥的路径。

“我们刚刚说To B行业,这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事业,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把长期利益放这儿,再回头看一年两年兑现什么。”

穆亦飞表示,在以追求长期利益为诉求的前提下,腾讯将坚持兼容并包的心态,出言并践行,发展好产业互联网生态。

“我们在跟合作伙伴,不管是投资公司、渠道商,还是产品公司在谈论合作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跟腾讯做生意是没有压力的,没有危险的,这时他就会敞开心扉的全面对接。腾讯兼容并包的心态,不光出言而且践行,这种东西对我们长远来看是很好的。”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一线》:腾讯为什么要在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上进行布局和投入?

穆亦飞:首先我们要去分析一下传统产业的玩家和参与者,去定位他们升级转型的需求是什么。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家面临产业互联网转型的企业,他们就表示“我没有人,最需要引进人才,你给我找一个猎头公司来吧 ”,这表明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一定是资金,还有可能是数字人才的缺乏,技术的缺失,转型能力的缺失。

因此我们腾讯开启了产业互联网生态开放的探索,其实就是去挖掘客户的需求并尽量满足他们,最终确定了除了“产投”,还通过“产孵”、“产服”、“产培”,打通腾讯B端技术、产品、平台能力以及C端场景、流量能力,与合作伙伴共生共赢,助力产业智慧升级。

具体来说,在“产投”方面,腾讯产业生态投资聚焦技术生态、解决方案生态和关键技术卡位三个领域。在具体项目选择上,更青睐于投资如容器、devops工具等云原生相关技术;物联网、AI等关键的云计算相关技术赛道,以及金融、政府、教育、智慧零售等各行业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除了投入资金,腾讯还会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行业解决方案或者产品,共享商机,并持续关注投后运营和能力提升。

在“产孵”方面,生态平台已经发布了国内首个产业加速器,期望以此孵化产业互联网赛道的“明日之星”,并将发起首届腾讯云全球创新大赛,为腾讯产业加速器遴选优质项目。大赛将涵盖技术、企业服务、数字政务、智慧产业等产业互联网赛道。

《一线》:在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中,我们有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穆亦飞:在投资方面,腾讯云启智慧产业生态平台共计投资了30余家公司,并与投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数十个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当然,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的投资仅仅是个纽带,投资后需要卷入更多资源和能力的投入。

我以腾讯与最大IT信息化公司东华软件的合作为例,腾讯战略投资东华软件12.66亿元,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智慧城市、金融、医疗、交通等多领域进行合作。在数字广东项目中,我们腾讯提供其服务数十亿用户的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结合东华软件的民生事项梳理、城市服务等应用开发支持,共同建设广东省统一的集约式公共支撑平台。而在数字长沙项目中,腾讯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结合东华软件在民生、医疗、教育等智慧产业方面的应用,共同打造长沙城市超级大脑。

再举一个案例,在社会治理领域,腾讯联合北明软件,打造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打通了社会纠纷化解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个“在线矛盾多元化解平台”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协商、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在线诉讼的智能化手段,将社会海量矛盾纠纷化解到诉前,全面提升解纷效率、降低解纷成本。

在产孵方面,AI加速期已经成功举办两期,总共有65个项目。这些项目在加速期间,融资总额高达70亿+,70%项目完成一轮融资;其中工匠社机器人、Versa马卡龙、乐聚机器人等项目更是拿到腾讯投资。现在三期AI加速期也正在招募。

另外,这次数字生态大会上,我们也发布了SaaS加速器。因为,SaaS作为一个影响行业的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虽然跑出了有赞这类成功上市的服务商,服务商,但相较于中国广大企业数字化需求,SaaS企业依旧存在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产服”方面,我们腾讯联合政府打造了云启产业基地,助力城市的智慧产业生态建设。目前,云启产业基地已落户长沙、贵阳和南京;后续我们还将陆续落户8—10个城市。

在产业培训方面,云启研究院在和高校合作,为当地培养数字化人才;也会整合腾讯内部的资源,推出一些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培训。

《一线》: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与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存在哪些差异?

穆亦飞:在我看来一个很大的区别是,To B公司一般增速较慢,很难像拼多多这样获得爆发式增长,但是To B公司可能会在10年、20年内,每年会保证20到30%的增长。

第二个区别是细分赛道的玩家数量。一个To C赛道的潮流被带动之后,最终存活在这个细分市场赛道上可能就一、两家公司。而To B赛道是完全不一样的,任何一个细分赛道都可能是532,即头名企业占据市场份额50%,第二名占据30%,第三名占据20%,包括云市场未来的格局也可能如此。因此一家公司很难占据整个市场。

第三个区别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投资,对于所投公司的后续衔接不一样。在消费互联网我们处在流量入口的优势地位,投资的策略更加倾向于广泛结盟,取得商业和资本上的共赢,而产业互联网完全不一样,你投资了就相当于是产品发布了,你是把你的产品、技术、甚至管理经验输出给他,在这里,投资更多是作为纽带,来迅速建立一些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增强互信来加速合作的磨合和试错,在此过程中完善我们的产品、服务以及一系列的业务对外接口,并通过这些合作标杆来引导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这就意味着,投后的业务整合将是重中之重,而我们必须比2C业务有更多耐心来走好每一步,迎来生态的开花结果。

第四个区别是,从腾讯来讲,在流量入口上有非常明确的优势,但在To B这个领域的尝试,也还是处于一个较为早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产业投资在思路和出发点上和之前不一样。To C是从广泛金融迅速实现资本商业供应,而To B在早期就需要跟互联网资本去联系,去共同打造一些标杆,在这个过程中加速我们对外接口的连接,因为这是很重要的开放平台,所以我们会特别强调投后的业务管理对接,加强双方资源对接,让生态更加成熟,给市场信心。

《一线》:具体来说,腾讯产业生态投资是如何选择标的的?

穆亦飞:在产业互联网这个布局,我们不光是要从外部看,我们得先从内部看。即我们的主赛道打法究竟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找最合适的给投资对象,其实就像相亲一样,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才知道去见什么人。

庄文磊:在投资标的的具体选择上,腾讯产业生态投资更多从业务发展的需求出发,聚焦于技术生态、解决方案生态和关键技术卡位三个领域。

前两个领域主要致力于更好地将腾讯自身的底层技术平台能力通过与技术上层的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合作,来输出给我们的客户,并通过这样的案例来树立生态合作标杆,从而促进更多合作伙伴来进入我们的生态实现共赢。

另一方面,在底层技术方向上,腾讯云也致力于通过自研为主,投资为辅的策略进行全面布局,在关键的技术赛道上,我们始终保持开放心态,为确保我们的用户始终得到最好的技术服务,我们夯实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外部优质的技术团队来形成互补。

《一线》:在进行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腾讯预期会获得哪些收益?

穆亦飞:腾讯是一个商业公司,肯定有自己的商业诉求,但商业诉求的步骤是短期内完成还是长时间内完成,这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比方说我们现在在做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无论从用户的接受程度、知识储备,还是从产业环境来说,都无法是简单的“直接卖个东西给他”,因此决定了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商业诉求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就好像你不能跟一个刚刚相处的姑娘说明天就领证结婚,你们必须先谈恋爱,相互了解。因此,我们必须使当地的储备提升,把投资公司、投资伙伴聚集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这些东西慢慢升温以后会有细水长流。

比如云南,我们在旅游产业上跟它合作,未来会不会有可能在交通行业上、在云南的矿业上的合作上有突破呢?因为前期我们跟他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他对我们的了解越来越多,甚至他很多人才是基于你的平台成长起来的,这种情况下他会对同你开展更多的合作报以信任。

所以长期利益对腾讯来说是一个更稳妥的路径。我们刚刚说To B行业,这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事业,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把长期利益放这儿,再回头看一年两年兑现什么。

《一线》:产业互联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可以做什么准备为未来转型做准备?

穆亦飞:产业互联网需要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他要对互联网的技术、趋势、产品有所了解,另外一方面他需要在自身行业进行积累和优化进行优化,这类能力交叉的T字型人才是稀缺性的,也是发展方向。以一个T字型医生为例,他需要懂医疗,他还要懂得如何利用AI这个工作来提升工作效率,恰恰是有些医生做得很好,所以这是未来紧缺的T字型人才。

这里要强调的是,传统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多借助产业互联网中的工具,借助AI,把乏味的、重复性的事用机器替代,而你完全可以干更有创造力的事。

可能有人会觉得AI对于传统从业者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而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我小的时候,我妈妈问我长大了想做什么,我说我想当一个司机。然后现在看来,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通用的技能,包括现在英语也是一样。我相信未来有一天我们不再谈论AI,因为AI也会成为一个标配的东西。

《一线》: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竞争中,腾讯有哪些优势?

穆亦飞:腾讯的优势是技术、打造数字化产品的打造能力;还有我们掌握c端流量入口,可以形成场景的闭环。另外,还有对于用户理解的能力。合作伙伴的优势在于他们对于行业的了解,大量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客户资源。

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个优势是相信To B公司是人在执行,你最终能把所有的人和To B链条结合在一起,用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衔接在一起,这种是胜出的优势。

另外有一点补充,腾讯品牌的调性和腾讯开放包容的心态是真的有价值的,我们在跟合作伙伴,不管是投资公司、渠道商,还是产品公司在谈论合作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跟腾讯做生意是没有压力的,没有危险的,这时他就会敞开心扉的全面对接。腾讯就说兼容并包的心态,不光出言,而且践行,这种东西对我们长远来看是很好的。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小冰公司两个全球总部将落户上海

小冰公司两个全球总部将落户上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