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科学护耳 您要做到这几点
内容提要:今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数字统计,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2054万,占残疾人总数1/4。市人民医院耳鼻口科专家杨相立提示,现在正值乍暖还寒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人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从而诱发耳部疾病。日常要多关注耳部健康,避免误区,科学护耳,保护听力。
天津北方网讯:今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数字统计,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2054万,占残疾人总数1/4。市人民医院耳鼻口科专家杨相立提示,现在正值乍暖还寒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人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从而诱发耳部疾病。日常要多关注耳部健康,避免误区,科学护耳,保护听力。
有的老年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耳朵“不灵光”是正常衰老现象,不必治疗。实际上,在听力方面,老年人和青年人、孩子一样,当听力下降时首先应及时就诊,要根据听力下降的原因、程度和性质等因素,进行正确的治疗、康复或干预。如果置之不理,老年人听力有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外出、与他人交流,而且更容易造成老人孤僻、易怒。此外,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等原因,都容易影响听力。如果人们出现眩晕、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不要忽视,应立即到专业科室就诊,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重视听力的自我保健。护耳、保护听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健康饮食,注意休息,拒绝熬夜。少食过甜、过咸的食物,防止因动脉硬化而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戒烟、少量饮酒,因为吸烟和饮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后,会使小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后可能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从而促发耳聋。长时间熬夜容易引发耳鸣,且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进而伤害听力,甚至导致耳聋。
不要经常掏耳朵,因为挖耳时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可能会损伤鼓膜。如果耳道内感觉痒,可用小棉签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
保护好耳朵,避免外耳、内耳出现损伤。远离危险的环境,避免不当的操作导致耳朵受损。如燃放鞭炮、跳水时,极容易对鼓膜产生冲击,导致鼓膜受伤。出现耳廓受伤、耳道发炎、鼓膜穿孔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孕妇要特别注意,以免导致胎儿先天性耳聋。孩子患病或出现发热症状时,不能盲目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链霉素等对耳朵有毒的药物,给孩子乱用药物会导致一些孩子出现内耳损伤,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
避免噪音污染导致耳聋。噪声会使开始衰退的听觉更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量减少,导致听力下降。如果需要经常出入噪声过大的环境,应当做好保护耳朵的措施。在KTV唱歌、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家庭电视和音乐声应尽量保持在85分贝以下。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因疾病诱发耳聋。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如恼怒、动肝火等,都会引起内耳缺血,影响听力。平时多参加一些锻炼,如郊游、散步、打太极拳,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还能增强免疫力,避免因其他疾病引发耳聋。(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