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技

科普期刊融合发展:重视“四化”做更接地气的内容

2019-08-27 08:42


首期“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举办 探讨科普新要求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科普期刊必须顺应潮流发展,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普内容,而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已成为科普杂志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此,8月22日,科普时报社和中国科普网在京举行“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一期活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副处长张俊杰、发现杂志副总编辑赵先贵和北京科技报总编辑童庆安等我国科普期刊行业知名专家、管理机构负责人参加沙龙,围绕“科普期刊融合发展现状和瓶颈探究”主题进行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互联网大潮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势不可逆,但传统媒体也不是全无优势,精良的采编队伍以及优质的内容就是其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最大的依仗。在此基础之上,转型中的传统科普期刊要努力的是各渠道的内容分发,而在内容分发上需要做好受众的分众化、内容的精品化和垂直化以及运营的专业化。

  发展杂志副总编辑赵先贵认为,对于科普工作来说,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传播依然重要,但同样需要加强哲学思维、逻辑、常识、审美、艺术和科技领先思维的传播和培养,让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养成期盼、指引、好奇的思维,培养大家理性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阶段,阅读方式改变了,知识付费的方式也变了,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去改变。《科普研究》杂志副主编郑念提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不能把好的内容用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去培养我们的粉丝,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

  关于破解科普内容传播瓶颈的方法,北京市报刊发行局新媒体中心主任程翌认为要做到分众化、精品化和垂直化。同时,程翌还建议打造垂直的出口,请专业的团队配合做各种运营服务。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副处长张俊杰在主旨发言中指出,科普期刊面临的现状也是传统媒体所共同面临的现状。他认为,内容的传播要有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电子化,传播方式也不是从A到B到C,而是几何发散方式传播;媒体融合方式要有根本性转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些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传统媒体应注重适应新环境并培养新的人才;科普类的期刊要让科普知识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不可替代性;传统的媒体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据此次沙龙主办方介绍,未来科普时报社和中国科普网将在中国科协科普部的指导下,继续组织“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系列活动,为科普期刊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和合作平台。

(责编:冯粒、袁勃)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台积电9月份营收达237亿元 同比增长7.6%

台积电9月份营收达237亿元 同比增长7.6%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