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心理专家:一线防控人员重中之重是要充分休整,适时疏解负面情绪

2020-05-15 18:07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崔元苑)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针对一线医务人员、康复患者和普通民众如何做好心理调适,保障心理健康,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评估中心主任石川认为,这四类人群进行心理调适,既有总体原则,又各有特点和侧重。

石川介绍说,疫情波及不同的人群,通常分为四类:第一类,新冠肺炎患者。第二类,一线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疾病防控人员、社区志愿者等。第三类,和前两类有关联的人群,比如一类、二类的家属、亲朋。第四类,更外围的人群,普通公众。

总体来说有几个原则:一、常态化。就是要意识到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要与病毒共存,要接纳这种现状,允许自己有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又要尽可能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恢复一些社会活动。二、通过一些方法自我调节,自我处理或隔离疫情对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比如,写日记封存创伤性记忆,当然也有一些专业性的操作方法,比如安全锁技术。三、可以对自己这段经历赋予新的意义,重新审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四、要学会寻求帮助,及时求助于家人朋友,也可以通过各种官方心理支持网络平台、热线电话进行求助。

具体来说,患者是心理服务的重点人群,一方面要积极治疗和定期复查,尽快恢复身体状况。另一方面,要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因为信心对于免疫力的恢复至关重要,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康复,不要因为患病、遭到排斥而产生自我否定。

对于一线防控人员,重中之重是要充分休息和休整,也要有适当的时机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对于第三类人群疏导的要点是减少对家人的担心,客观看待他们的状况,积极的配合,然后给予家人充分的鼓励、支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行动起来是减轻焦虑的最好办法。

对于第四类人群的疏导建议,一方面就是加强自我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充分投入到复工复产复学当中去。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畅通使用中选药品通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畅通使用中选药品通道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