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人
500元菜钱背后的暖心“买菜记”
随着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不断转好,前不久,天华园三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彭阳华也收到了一位社区居民送来的500元买菜钱,从“借出去”到“还回来”,这笔钱在居民和社工之间兜兜转转了两个多月,见证了一段特殊时期的暖心“买菜记”。
这位还钱的居民名叫马喜鸾,是社区里的一位独居老人。今年初新冠疫情的发生,打乱了她和儿子一家团聚的计划。由于疫情发生得突然,老人还没来得及到银行取生活费便被“困”在家里,“囊中羞涩”的她联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彭阳华借了500元买菜钱。但借完后却发现临近社区周边的菜店均因疫情暂时关门,再加上数九寒冬的冰雪和眼睛不太好,老人也不敢出远门,最基本的日常买菜做饭成了问题。无奈之下,本不想给居委会添麻烦的她最终“服了软”,当再次接到社区工作者的关切询问时,她说明了自身情况,希望大家可以帮忙代买菜,然后用借到的500元现金付款给社工。
接下来的日子,居委会几位社工在忙社区防疫工作的同时,轮流在老人提出需求时帮老人买菜。最初买菜难阶段,社工刘亚芳想办法找到线上供货商“美菜”,从手机App上下单帮老人选购所需蔬果,然后跑腿为老人送到家门口。第一次为老人送菜时是1月底,那天正赶上外面大雪纷飞,由于地面湿滑,刘亚芳在送菜的路上还不慎摔了一跤。进入2月,社工王晓青又通过微信、电话和老人对接,根据老人的口味、习惯、要求等,两次通过每日优鲜等线上平台帮老人采买德清源鸡蛋、蓝莓等蔬果,满足其需求。
后两次采供共计消费近300元,但随着疫情的发展,为确保老人身体健康,此后的两次送菜上门,王晓青均采取“无接触式配送”为老人送货。无法见面,这笔买菜钱一欠就是两个多月。直到前不久,北京市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马喜鸾外出到银行取钱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跟社工们结清了菜钱,接着,又将此前借到的500元现金还给了彭阳华,多次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
两笔买菜钱兜兜转转,最终都回到了正确的人手里,在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常态化暖心帮扶中,体现的不仅是社区工作的细致入微,还有彼此间建立的信任。而老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份特殊时期的暖心帮扶中,其实还藏着更多令人感动的时刻。原来,由于疫情的特殊情况,在首次的蔬果采购中,能提供服务的商家很少,且规定一斤起卖。但考虑到老人独居,对各类菜品需求不多,社工根据老人所需菜单加入采买,花费100多元凑单,为老人提供实际所需的25元蔬菜。到货后又为老人挑选品相好的,拆分后为老人送到家门口。(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vbj.com.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